
2025年期刊《Nature》發表了一篇讓我們耳目一新的研究。
韓國與美國的團隊發現,腦排毒運動:
腦脊髓液其實可以從臉部與脖子的表層淋巴管排出,
腦霧、認知退化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頭部受傷後的腦水腫,
很多都跟腦脊髓液排出功能有關。
這項研究告訴我們:其實不是只有藥物或手術能幫忙,
有技巧的按摩,可能就是下一場腦部保健革命的起點。
研究人員用螢光示蹤劑追蹤腦脊髓液的流向,
發現它會從腦底部的淋巴管,一路流經眼眶、
鼻腔、硬顎的淋巴網絡,最後走到我們下巴與
脖子之間的淺層頸部淋巴管,進入下頷下的淋巴結。
這條排水通道,不用動刀也能打開。
只要「有技巧的頭面部按摩」,效果就很好。
~by 基因醫師張家銘
我在門診常常會聽到病人說:「最近腦袋很不清楚」、「東西老是記不住」、「反應好慢,整個人像卡住一樣。」但奇怪的是,他們沒有發燒,也沒有感冒,睡眠也不算太差,就是覺得腦子不靈光。有人開始懷疑:「是不是年紀到了?」也有人歸咎於壓力太大、事情太多。
但最近研究找到背後很可能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原因:大腦裡的代謝廢物,清不出去。 就像家裡的水管淤積了油垢和雜質,水流就會越來越慢,大腦的思緒也是一樣。不是壞掉了,而是「堵住了」。
是的,我們的腦部每天都會產生代謝廢物,像是大家常聽到的β類澱粉蛋白或tau蛋白,這些如果沒被好好清走,就會堆在腦裡,一點一滴造成阿茲海默症或者是帕金森氏症。而清除這些廢物的主角,就是我們的腦脊髓液。
但問題來了:隨著年紀增長,這套清道夫系統的排水管道會「老舊」,流不動了。
清腦排水管,其實就在臉和脖子!
只要低強度地按摩臉頰與脖子5分鐘,腦脊髓液的排出量就能增加2倍以上。如果再延長至20分鐘,效果更明顯。而且這種方式完全不需要開刀、打針或吃藥,是一種真正溫和又容易執行的「腦排毒運動」。
老了之後,也還能「清得動」腦袋
原來,腦霧的感覺,可能可以被解開
參考資料
Increased CSF drainage by non-invasive manipulation of cervical lymphatics. Nature. 2025